•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老太原人“出门”讲究多
来源: | 作者: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

    

如今的太原人要想去哪儿,那真是“说走就走”;如果需要准备点儿啥,不夸张地说,带个手机充电器即可“裸奔”。但早先的太原人如要远行,可没这么简单,那一整套的讲究多着呢。
    那时,太原人称出外远行为“出门”“行路子”,单从字面上就能体会到路途中的艰涩。所以多数居民习惯于深居简出,人们出门远行大都是为生计所迫,有的凭一技之长外出“耍手艺”挣钱,有的加入了晋商行列,远走他乡异国。那么,关于“行”,老太原人又有哪些有意思的讲究呢?
    首先,出门要带足路费。老太原人有句俗话“穷家富路”,人们往往竭尽家中所有钱财以备路费。为防止钱财丢失或遭歹人下手,便用布袋包了又包,最后裹缠在腰间,所以路费又叫“盘缠”。成语“腰缠万贯”即出于此。可是数日数月地行走,“腰缠万贯”并不是件令人羡慕的好事。
    “饱带干粮热拿衣”。那个年月,交通不便,出一趟门,少则数日,多则数月或数年,所以出门多带衣物既实用又节俭。外出打工者还要携带铺盖,遇到合适的东家,打开铺盖则表示人不走了,愿意留下干一阵子;如果东家不想留人,又不便直说,则找一个放不下铺盖的拐角旮旯儿;如果被东家辞退则谓之“卷铺盖”,铺盖是远行途中与人交流的间接语言。
    外出生病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拉肚子,人们一般认为是“水土不服”,所以出门的人会随身带一包家乡的土,到达目的地后将它撒在水缸里,认为喝了含有家乡泥土的水就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背井离乡”一词便由此衍生而来,这种习俗延续至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
    在古交山区,有点本事的农民靠赶大车驮煤送粪,所以出门是不得不为之的谋生手段。他们的讲究很是虔诚,每年春节之后牵着牲畜到村外高坡上,朝太阳磕头跪拜,祈求一年出门通顺,这才叫“出门”。之后,出门时方觉无所顾忌。那里的车马出行装备很“奇葩”,牲口脖子下系着一只铜铃铛,一路走来铃声清脆悦耳,能缓解赶车人路途中的寂寞之苦,但它重要的功能是夜晚行路的“警报器”,提醒着对面来往的行人车辆;飘忽不定的马灯悬挂在车辕下,充当着夜间的“行车灯”。如果赶大车出远门,还要在车辕上贴红纸对联,通常是“车行千里路,吉祥保平安”之类的词语。如今,仍然保留着这种祈求行旅吉祥的习俗,所不同的是吉祥物挂在了轿车里,对联贴在了车窗外。
    因为路途艰辛遥远,甚或吉凶未卜,所以老太原人把“出门看日子”作为祈求路途顺利的心理支柱,特别是出门操办重大事情,更要留意是否“黄道吉日”,即使不是所谓“黄道日”,也要选在农历三、六、九的日子,时辰还要选在凌晨或上午时分。选好的日子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否则需等下一轮的吉祥日子。
    此后,最令人凄凉也是最讲究的就是“出门”前的送行。送行人或出门人的辈分不一样,讲究也不一样。
    长辈为小辈送行,祭祀路神叫“祖送”,“祖”取“艰难险阻”之意。隋唐时期古并州城便有此一说,唐初文坛“四杰”之一的杨炯曾做《送并州旻上人诗序》曰:“麟阁良朋,祖送于青门之外。”
    朋友之间送行,摆宴把盏为“饯酒”。太原诗人王维有《送别》诗曰:“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类似的诗句举不胜举,可见酒在送行中的气氛渲染。
    青年男女之间的“折柳”送行,在恋恋不舍之中寓意了“惜别怀远”之意,折柳的地点大多选在长亭、桥头或堤坝上。这多属于文艺青年圈里的故事。
    当出门的亲人远行而归后,家人或好友要为他们摆接风宴,这在老太原人里还有一个有趣的叫法:“软脚”。直白的意思大概是腿脚走得太累了,让你放松放松吧。“软脚”当中,外出者不论贫富,都要给亲近的老小每人一份礼物,多寡不限,以表心意,让他们分享自己在外打拼的成果。
    如今看来,当年的那些远行讲究颇多也很复杂,令人缠绵,但古时的出门是一件异常艰辛的旅途,出门在外很有可能就回不来了,那些讲究和规矩是千万次出门后不断总结的经验,那些避讳和担心,也是无数次事故和意外的教训。
    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老太原讲究,其中不乏深厚的哲理,让人回味无穷,并且十分受用。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