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访问中国农民网!
九亩三分地
来源:中国农民网 | 作者:吴修明

1

沁县谚云“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者,说的就是它的脾性。

  地处三省交汇处,河北河南山西,这里是沁县。

  脚踏武乡沁源沁县三县交汇处的一处最高地,海拔1200米以上,我们便看到了历史上的贡米——沁州黄的产地,就在沁县沁州黄镇。此镇过去叫次村乡,2021年3月9日改名为沁州黄镇,足见当地人对沁州黄小米的眷顾、珍爱与重视。

2

一个品牌,一个产业。

  远古时期沁州为湖,最高处檀山为岛。岛是鸟家乡,檀山,自然有凤凰来栖。忽一日,凤凰衔来嘉禾果实若干,便是谷子种籽。无意间,种籽跌落最高处的檀山,这座小山之上,有红土滋养,土地肥沃,有降水哺育,加上温湿环境和昼夜大温差,生长出嘉禾谷穗,便是沁州黄之原发地,名曰檀山皇。

3

深山出俊鸟,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小块层垒,积少成多,便有了这九亩三分地。

  少雨时节在仲夏。壬寅年五月的一天,我们一行十余人访古,寻迹沁州黄。

  谷子碾压,便出小米,沁州黄小米生焉。

  人说沁州黄乃中国古代四大名小米之首,第一名,却不知其它三类小米来源。世间之人只知第一,老大,冠军,鲜见有记住老二老三者。

  贡米,便是皇帝才能吃到的好东西,足见其珍稀。九亩三分地,大概只够皇帝宰辅贵胄吃吧。

  那叫极品。

4


5

  现在九亩三分地,已经由山西檀山皇小米工坊有限公司从农民手中流转,说要打造沁州黄公共区域公用品牌中的标杆。

  作为皇室贡品,老百姓自然受命管护,几如生命。几百年能口口相传者,自然是品牌。我们在当地听到这样一句话,“檀山山色好,高低九罗峰,贡米爬山糙,凤凰台神种”,也算谚语吧。

  凤凰衔穗而生谷,乃神话传说,寄予的自然是生民对于粮食的敬爱。倒是这里的一代名相吴琠,百姓称为吴阁老者,清康熙朝保和殿大学士兼刑部尚书,有一年回家省亲时,把这个被当地农人称为“爬坡糙”或“爬山糙”的谷子,从老家沁县带到皇宫让皇帝品尝。大概嫌名字太土,吴阁老就改了,叫沁州黄,没想到一战成名。龙颜大悦,康熙钦笔御赐题名沁州黄,此后便称为皇家贡品。按照今人语言,便是其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等,均优于普通小米,成为小米之皇。之所以成为皇族贡品,一是近水楼台,沾了首席大学士的光,关键还是它的品相,米色蜡黄,颗粒圆润,焖饭不就菜就可以越咀嚼越香,康熙爱吃,慈禧爱吃,遂成每年贡品,绵延至今。沁州志记载,在檀山上古庙里居住着一个和尚和他的几个徒弟,受苦人出身,为了产粮度日,就把附近贫瘠的山坡开垦出来,种上糙谷。注意,这种糙米只适宜在贫瘠干旱地里生长,对气海拔都有严格要求,舍此则不出。

6

  沁县谚云“金珠子,金珠王,金珠不换沁州黄”者,说的就是它的脾性。

  深山出俊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信夫。

  那么,只有沁县这九亩三分地才能培育出珍稀小米,靠什么?

  走过九亩三分地,我们一行又到一高台。站在最高处一平地,沁县一位老农人,沁州黄古法种植传承人、檀山皇小米专业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常庆介绍,这就是武乡沁源沁县三县交汇的地方,恰好出在三县交叉的地方,三县拱卫,这块地方几乎呈圆形。目前,檀山皇公司已在这片沁州黄的核心原产地流转了500余亩,预计3年内完成千亩有机生态智慧农场建设,已认证的有机土地达2万余亩。

7

  他,就是常庆

8


9


10


11


13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黄口小儿早读郎朗,国人尽读《悯农》句,谁知谷米咋产出?只见高阳之下,有妇女多名,远远地在梯田下劳作。田畂层层,他们或匍匐或行走。常庆说,他们都是我们檀山皇合作社里的人,现在正忙着间苗呢。

  在路边一砖壁,从《沁州黄谷子有机生产栽培规程》看,得到一粒米,至少要经过8道环节,简单讲,就是土地备耕、播种、培种、肥土、病虫害防治、灌溉、轮作倒茬,以及收获储备运输。而这每一个环节,又有多少小细节需要慢慢打理?我们这伙城里来的人,谁也不知道。

14

  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讲,不知稼穑,这是多大的悲伤啊。

  一众行者有人大叫,“回去后,一定要让孩子来这里看看,一顿饭,一碗饭,有多难。看他还敢不敢浪费粮食了。”

  檀山皇工坊一位负责人说,算下来,这里一亩谷子地,光是谷子的种植成本,一年就在四千元以上。还不算碾米加工、包装、运输、运营等成本。

15

  对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讲,不知稼穑,这是多大的悲伤四千?什么概念?如果产量200斤,必须每斤卖到20元才刚刚够种植成本,但为还原谷子原生态古法种植的耕种情形,它们产量往往不到200斤。

  在城市超市,看到一斤小米超过10元甚至几十元,市民便大呼小叫“贵死了”。横亘在城乡之间的,岂止一个简单的粮食蔬菜价格?农产品与工业品价格倒挂,剪刀差,多少年了,历史欠农民的啥时候还?人说洛阳纸贵,谁知沁州米贵。

  世人都说最难是三农,难在哪里?难在缺人。

  现在的农村已经没人愿意下地了,没人愿意下苦了。伺候谷子、玉米等农作物的,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像给谷子间苗、收割这些细活累活,只有五六十岁的农村妇女干。“村里的年轻人都跑到你们城里打工了,谁愿意挣这辛苦钱?”

  闻之惊悚!

16


17

  一个没人干的产业,名之曰第一产业,还算产业吗?时下,各级政府反复提的城市反哺农业、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资本下乡,专家支招更是慷慨陈词、中西解构、论证建议,美之名曰增强农民致富的内生动力,只一个卡脖子工程,没人。

  没有农民,乡村振兴,行吗?

  由古而今,尤其城市化的今天,农村人才缺乏,人力匮乏,几近极陋矣,谓之畸城畸乡。就国家治理层面看,完全失衡了。

  谷贱伤农,如何不贱?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沁州黄小米、长治小米、山西小米,一直都是山西特色农产品名片,但在产品链延伸和满足市场新潮需求方面,暂时没看到突破口,一盘散沙。不久前,檀山皇公司与国内第一精酿品牌——熊猫精酿合作,颗颗小米变身精酿啤酒。思路全新,拓宽小米产品形态。酿酒所用的原料小米,自然是为檀山凤凰台古法种植而成的沁州黄。

  开发者说,品质保证,要从原材料抓起。只有不断深耕,实现农场、工场、市场的结合,才能不断吸引年轻人回归,建设新农村。

  无粮不稳。

18

一众行者有人大叫,“回去后,一定要让孩子来这里看看,一顿饭,一碗饭,有多难。看他还敢不敢浪费粮食了。”

  除了一些确实离不开土地的老农民,我们还需要新农民、新农人。我们需要扎根农村的知识分子,需要一批又一批的技术员。我们不仅仅需要建筑队的泥瓦匠,更需要饲养员、电工、摇搂工。梯田,丘陵,沟沟坎坎,更多的农村尤其太行山和吕梁山区,不适合机械化大生产作业。我们被迫困守在古老村庄,用近乎原始的传统农机具,完成这一年又一年的稼穑。问题是,谁来种、怎么种,才能确保沁州黄尤其原产地的“檀山皇”这一中国贡品,保值增值?

19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业学大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这些年,农村墙上曾经涂画的标语不见了,代之以乡村凋敝、耕地撂荒、妇女青壮外逃、老人留守。急功近利之下,大家都在梦想挣快钱,奢望高大上的生活,到处莺歌燕舞纸醉金迷,唯GDP论英雄依然风行,一夜暴富思想一路横行并灌输给下一代。重工商而轻农桑,没人整地管水种粮,谁养活中国?君不见,城乡沟壑加深,田野不闻鸡豚,拦水大坝多筑,绝断阴阳平衡,河流的自愈功能越来越弱,一遇大雨,便是城市倒灌水漫金山,土地,不再涵养水土禾苗,雨水白白流走。

  九亩三分地,我们还有多少?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