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成期肉用种鸡的管理要点
来源: | 作者:内蒙古农牧业信息网
     肉种鸡品种具有采食能力强、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易沉积脂肪、各系统发育不一致等特点。如在育成期任其自由采食,一方面会使鸡的体重过肥、过大,运动系统、生殖系统与整体发育不协调,使其育成率降低、死淘率增加、育成后母鸡产蛋量减少、畸形蛋增多,公鸡受精能力差;因此,为防止鸡的体重过大、过肥,协调性成熟与体成熟的一致性,有效控制鸡群平均体重,必须实行限制饲养(限饲)。一、限制饲养
  
     1.方法 饲料量限制的程度主要依据鸡群的平均体重、健康状况、饲料营养水平和环境因素等条件,按周调整饲料供给量,以满足鸡群各周增重的营养需要。主要有3种方法:①每日限饲法 即把鸡群本周体重增长所需的饲料量平均到每天一次性给料,这种方法适用于4~7周龄和20周龄以后的鸡群;②隔日限饲法 即每2天给料1次,把鸡群本周体重增长所需的两天的饲料量一次性给料,这种方法适用于7~12周龄鸡群;③“二、五”限饲法 即在每周内2天停料(停料日要相互隔开),5天给料,每个给料日必须一次性给料,饲料量为鸡群本周体重增长所需总饲料量的1/5,这种方法适用于15~19周龄的鸡群。
  
     2.要点 肉种鸡在育成期的限饲应主要抓好两项技术指标,即鸡群的平均体重和均匀度:①平均体重是衡量鸡群体重增加情况的主要指标。肉种鸡育成期抽样称重是限饲的一项繁琐、细致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衡量限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每周末空腹时进行称重,随机抽取全群数量5%-10%的鸡,进行逐只称重,计算平均体重,以此为依据确定下周鸡群饲料供给量;一般每周增料以3-5g/只为宜,体重超标应少增料或不增料,但不能减料;体重低于标准时要适量多增料,但不应超过10g/只。饲喂程序中的任何变更,都要在连续2-3周内参考鸡群的平均体重,骨骼大小,肥胖程度及羽毛覆盖程度。②鸡群均匀度是衡量鸡群内个体之间发育差异的重要指标。管理中实现体重控制目标一般比较容易,但要想获得高均匀度(体重均匀度和性成熟均匀度)的后备种鸡就不那么容易。体重均匀度以体重在“平均体重±15%”范围内的数量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来衡量。育成后期群体均匀度在80%以上为合格鸡群。我们应在4周左右,鸡群体重均匀度有下降趋势之前结合全群称重进行强弱分群,8周、12周末之前再进行一次全群称重、分群,这样15周时的均匀度会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有利于以后的体重控制以及性成熟发育的均匀一致。15周后主要通过周增重的均匀增加来实现体况和性成熟均匀度的有效控制。二、做好其他管理保证优质的日粮及饮水;及时分群,小群以400-500只为宜;保持适宜的密度,7-15周龄8-l0只/㎡,16周龄后3.6-4.8只/㎡;提供充足的采食空间,7-15周龄槽位不低于10㎝/只,保持良好的环境控制条件和垫料、光照管理;定期搞好药物预防。
  
     总之,要实现肉种鸡育成期的工作目标,就应抓好鸡群平均体重和均匀度两项工作。正确的称重、准确的计算、标准的投料、充足的料位和快速上料,保持鸡群良好的体况和均匀度,培育健康合格的后备鸡群,为更好在产蛋期发挥优良生产性能提供有力的保证。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