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光互补“上新”移轴看!光伏跨界增效益,农村大力发展“光伏+N特色农业”。
来源:江苏现代能源微网 | 作者: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所发电量接近全部发电量的36%。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成熟,产业体系完整,成为高铁出口之后的又一张闪亮名片,在海外建设了一批标志性能源工程和“小而美”的惠民项目,推动了全球的能源革命。

  早在2022年,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总量已经世界第一,但已开发的还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1/10,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南方和东部的广大丘陵山区,旱土分布广,目前的生产价值不高,非常适合开发风光发电产业,这样不占用宝贵的耕地资源,而又把其他土地的潜力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了。

  2025年规划过程中,要树牢立体开发的观念,大力推行“光伏+特色农业”模式,一体化设计,做到板上发电、板下搞特色农业种植,由此带来两份收益,提高亩均产值。

  实现的难度并不大,一是适当抬高光伏板的安装高度,为板下留足工作空间;二是因地制宜确定品种,既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又符合当地的种植习惯。光伏板安装到位后,实际上形成了新的生长环境,可以主动采取换新土等改良措施,使板下的特色农业获得最大产出。

  入伏不久,绿意中已感暑气渐浓。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燕子河镇龙马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光电农业团队开垦的试验田里,芽球菊苣正茁壮生长。作为一种喜阴的高附加值蔬菜,芽球菊苣被安排种植在两种不同光照强度的露天环境中。试验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观察蔬菜长势,研究光照管理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在一片蓝天下,如何才能改变光照强度?在试验田的左侧田块支起了数排光伏板,而右侧则是无任何遮挡。阳光照射下,光伏板下的芽球菊苣长势喜人。中国科大光电农业方向研究生团队的成员有的正忙着采集光照数据,还有的正在整理水肥自动浇灌管道。

  农光互补作为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已不新鲜。安徽是全国光伏扶贫试点省,不同规模的光伏扶贫电站,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了重要支撑。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帮扶处处长孟守东:安徽光伏扶贫电站占地面积6万亩左右,2017年之后建设的多为高支架光伏扶贫电站,农光互补、渔光互补、药光互补等多种形式的板下经济应运而生。光伏农业,既有光伏发电收益,亦有农产品收益。

  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光伏农业对光能利用存在不足。“光伏板下因为有阴影,大部分农作物光照不足,不能正常生长。”

  中国科大物理学院光学教授刘文:地球上的现存物种是经过亿年被太阳和地球环境驯化而来。目前农业专家们在水、肥、土、气等方面开展农作物生产精细化管理已经卓有成效,但光照管理受限于领域跨界,研究与开发利用还远远不足,“农业与光学在栽培方面的交叉研究,结合生物育种的前端开掘,对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会大有裨益,光电农业解决方案不仅让农民得到光伏产生的电站效益,还能提升单位土地的农作物亩均产值。”

  在位于龙马村的光电农业试验田,巅峰注意到,每两块光伏板之间还穿插了一块匀光板。向下望去,并未出现光斑强弱,且原先的光伏板下的较重阴影也得以消解不少。

  据介绍,通过匀光板的透射和折射效应,匀光光伏方案相较于传统光伏农业模式,光伏板下方光照强度提升超25%,且光照均匀。根据国国网金寨县供电公司的数据显示,去年6月并网以来,这块试验田已经发电超5000度。

刘文在光电农业领域的研究已经近10年。在中国科大光电农业实验室,记者看到了他研发的多种形式的光伏组件。跟踪式光伏,可以像向日葵一样根据地球转动改变光伏角度;自主研发的聚合物多层滤光膜可以为不同作物在吸收可利用光谱上提供定制化“光配方”;经过两次光电转换,光伏+LED灯搭配使用实现了太阳能“波长搬运”和“时空转换”;基于光伏供能的集装箱植物工厂已实现8度电产出1公斤菜,可满足海拔5000米以上,夜间气温低于零下50摄氏度的极端环境全年对新鲜蔬菜的需求……

  科技是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在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若干举措(2025-2028年)》中,“推动光伏(电)农业与设施农业融合发展,实现数字化生产电力自给和零碳生产”已经成为一大方向。刘文说,光电农业模式部分科研成果已经初步具有经济可行性,农业科技的进步可能会在交叉学科中实现大的突破,他希望能在相关前沿探索中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多可能。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5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