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灯笼”照亮致富路——黄平县谷陇镇吊瓜高效种植成为群众增收大产业
来源: | 作者:黔东南日报
  “一周后,你们若再来,就能看到漫山遍野的‘红灯笼’了!”10月3日,记者走进黄平县谷陇镇吊瓜高效种植示范基地,基地的负责人潘家吉指着自己的“宝贝”对记者说道。
  潘家吉口中的“宝贝”正是从浙江省绍兴市引进的大颗粒瓜子的吊瓜。“这个品种的吊瓜虽然是从浙江引进的,但因为气候、温度等原因,我们种出来的,更大更好。”潘家吉很骄傲地说。
  放眼望去,基地核心区标准化种植的700亩吊瓜,已经陆续由绿变黄,由黄到红,再过几天将是满山的红,犹如满山挂满“小灯笼”,不仅满是丰收的硕果,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
  “基地带领我们种植吊瓜,效益确实很好,我们来做一天工就得80块钱,家门口也能够领工资,还能照顾家里,很满意。”基地所在的山凯村村民龙扁富满脸笑容地说,两只手还不得闲,熟练地把已成熟的吊瓜摘进桶里。
  这一个个“小灯笼”不仅照亮了前方的产业路,也给村民们带来了致富的希望。据了解,该基地的项目2018年建成,通过项目实施,每年可实现土地租金35万元,务工费56万元,债权扶贫资金利息及分红28万元,合计119万元,覆盖贫困户119户357人。
  2018年建立之初,项目仅仅带动了新寨村、牛场村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面积200亩,带动岩英村、青塘村、金伍村等农户种植面积100亩。
  一年过去,吊瓜产业在山凯村经过了时间和市场的考验,逐渐成为了老百姓眼中的“致富宝”。2019年,谷陇镇通过召开全镇吊瓜种植技术会议,组织动员,已带动了15个村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贫困农户种植吊瓜共计5000余亩。
  “以前,我种着几块地,早出晚归,农闲时偶尔到谷陇镇里打打短工补贴家用。如今,靠着镇里面发展的产业,搞吊瓜绿色种植,我的吊瓜面积也从8亩增加到了20亩,一亩地大约300斤左右,收入还是很可观的呢!”岩英村村民雷忠海告诉记者,相信这条产业路发展会越来越好。
  据了解,基地采取“村党支部+公司+贫困户”模式发展吊瓜产业,由村党支部组织成立村集体公司,再由村集体公司与收购公司签订供销协议,每斤保底收购价15元以上,按平均亩产300斤算,每亩地至少收入4500元左右。
  藤上结了瓜,藤下种些啥,才能更充分利用好土地资源,一直是潘家吉和镇里、村里的干部们思考的问题。谷陇镇便民利民服务中心主任李青龙告诉记者:“为了提高亩产效益,今年镇里已在翁勇村落实吊瓜套种白及400亩,并同步开展食用菌、豆类、中药材试验种植。通过套种模式,力争实现初级产品亩产值实现8000元以上,力争实现亩产值8000元以上,农产品加工成品亩产值突破20000元以上。”
  如今,基地的各项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成。产业的迅速向前发展,小小吊瓜成了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成了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在巩固江浙沪市场的同时,谷陇镇正积极开拓西南成品销售市场,形成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把基地打造成农业示范推广、科普、休闲、观光旅游、扶贫开发于一体的山地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带领群众稳步走上致富路。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