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市场,找准产业发展的衔接点
来源: | 作者:光明日报
  实现两大战略的有机衔接,就要找好产业发展衔接点。
 
  每天清晨,浏阳市关口街道炭棚村的贫困户们将采摘好的黄瓜、茄子、四季豆等蔬菜装袋,等待扶贫工作队前来收购;地里生长的黄瓜还未采摘,就备受消费者的青睐。“不用再为蔬菜销售发愁”,有赖于浏阳市关口街道精准对接特色,紧扣“优势”做文章。前不久举行的农博会上,众多品牌农产品参展推介,“浏阳蔬菜”就名列其中,说明因地制宜地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始终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制胜之道。
 
  突出特色、做强优势,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简单。从田间地头看,当前农业生产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大路货较多,优质品种少。从居民餐桌看,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品种和品质有了更高要求。要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而不是一哄而上、盲目发展,更要避免陷入同质化、低水平竞争。
 
  走进关口街道炭棚村,映入眼帘的是大片荒田重焕生机。这与当地发起的“开心农场”密不可分。“开心农场”跳出一般农业经营模式,发展的是精品休闲农业——消费者认租后,平日托周围贫困户管理,假日则可现场参加劳动、亲近自然、体验农趣。其实,“开心农场”并不是新鲜事物,难得的是炭棚村并非单一发展“开心农场”,而是与周围的蔬菜大棚规模种植互为补充、共同发展,盯紧不同的目标市场,用特色和品质重新定位产业扶贫的未来。
 
  特色,还来自于对市场的深度挖掘,对需求的高度敏感。目前脱贫攻坚中的产业扶贫,在市场论证上做得不够充分,一窝蜂上一个产业,最后恐难逃“谷贱伤农”的后果:有的年份市场供应量大,菜卖不起价,有的年份市场供不应求,出现类似“姜你军”“蒜你狠”的疯涨。而在炭棚村,通过“开心农场”的订单跟踪,辅之以大数据分析、电商平台支持等增加些“商业嗅觉”,贫困户“近在咫尺”地随时了解市场、灵活调整种植。
 
  那种“富了老板穷了老乡”的产业兴旺,绝不是乡村振兴需要的兴旺。什么样的“利益联结机制”才是健康的、值得鼓励的?从关口街道的实践中可以发现,贫困户通过帮助认租客打理稻田,可获得工资收入;通过大棚蔬菜种植,可提高自身本领;通过学习市场应对,可对消费需求更为敏感。由此观之,构建产业扶贫的长效机制,才能确保脱贫不返贫,持续增强低收入农户的内生发展动力:不仅要选准结合地方实际、发展前景看好的特色产业,及时把新技术教给他们、教会他们,更要让贫困农户提升市场意识,具备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