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郑大学生许海亮钟情黄土地 扎根贫困村逐梦新农业
来源: | 作者:河南日报

  新郑市具茨山管委会大槐树村曾是省级贫困村,于2015年摘帽,但村民的生活仍不富裕。村里的大学生许海亮毕业返乡后,组织村民发展生态园,近几年渐显起色,他创立的开源农业种植合作社也已远近闻名。
 
  12月16日,在大槐树村周家沟的暖棚内,一株株草莓焕发着勃勃生机,浓密的枝叶间点缀着一盏盏深红浅红的“小灯笼”,摘一颗咬一口,甜甜的滋味沁入心田。这是许海亮扎根贫困村,逐梦新农业,在致富路上绘出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1999年自河南大学商贸外语专业毕业的许海亮,拥有着那个年代相对稀缺的学士学位,是大槐树村难得的大学生之一,毕业之后他进入了高收益的化工公司,拿着比同龄人高很多的薪水,后来更是开办公司,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然而,走出农门的许海亮心里一直牵挂着尚处于贫困线的家乡。2011年,许海亮毅然放弃城里优渥的生活,决定返乡创业,为家乡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那时候村里的土地租金出价50块钱一亩就有村民争相流转出租,因为土地产出太低了,大家都想出去打工。”许海亮说。
 
  为了改变土地经济产值低的状况,许海亮四处请教专家。“刚开始哪知道找谁问啊,两眼一抹黑,我有个同学是邻县的,他们那里蔬菜种植规模大,产值也高,我就问他。然后自己在网上查,挨个给专家打电话。”经过实地考察和请教专家,许海亮坚定了要在村里发展生态农业的想法。


  2013年,许海亮流转本村260亩土地,建起了瓜果蔬菜大棚,不仅为村民支付土地流转金,解决了他们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还雇佣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村民到合作社就近上班。
 
  为了种出优质的有机水果和有机蔬菜,许海亮想尽办法请专家走进田间地头实地指导,如果专家实在来不了,他就登门去学。经过不断努力,开源农业种植合作社逐渐形成了杏、桃、西瓜、西红柿、葡萄、草莓等果蔬组合种植园,园内果蔬成熟期接续相连,可以让市民一年四季都有瓜果采摘,合作社的发展一步步走上良性轨道。


  世事并非一帆风顺。2015年6月,许海亮的妻子在运送小麦种子的途中,由于车辆失控摔下山沟导致脊柱严重损伤,在郑州骨科医院诊断为高位截瘫,这对于正在创业起步阶段的许海亮来讲,无疑是巨大的打击。妻子受伤后,他不仅要打理合作社的方方面面,还要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妻子,多少个深夜里,许海亮辗转反侧无法入眠,可是他硬是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不仅如此,许海亮还筹集资金奔赴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后经多位专家老师指导和自己的学习实践,他成功掌握羊肚菌种植的全部技术并付诸生产,创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有付出就有收获,许海亮的合作社里最忙时用工人数多达三四十人,带领村内五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谈及未来,许海亮信心满满,表示自己会努力扩大规模,为更多乡亲提供就业岗位,更希望能带动大家一起参与到生态农业开发中来,共同为乡村振兴出一把力。

收藏
0
有帮助
0
没帮助
0
相关阅读
中国农民网 2002-2024 © 版权所有 / 监督电话:010-84629985 / 投稿邮箱:cnfarmer@yeah.net
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2006 备案号:冀ICP备14003373号-3 / 冀公网安备 13073002000031号